多名在法拉盛生活、工作几十年的华裔社区人士,26日出席“法拉盛发达史座谈会”,分享所见所闻,讲述法拉盛如何从当初一个小镇,发展成为当今热闹、兴旺的中型城市。举办座谈会的圣若望大学亚洲研究所教授李又宁,希望以此向社区民众呈现法拉盛的变迁史。 法拉盛发展中心负责人傅鹤鸣表示,1939年和1964年,世界博览会先后两次在法拉盛举行,促进了法拉盛的整体发展,很多公寓楼因此兴建起来;华裔和韩裔对法拉盛发展有很大影响,是从1970年代开始,19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,很多台湾和韩国移民开始进驻法拉盛,市中心的王子街、38大道、40路和友联街商区,开发带动了法拉盛的商业发展。1978年开始,很多华人社团、组织陆续成立,“世界日报”总部也从曼哈顿华埠搬到法拉盛,这些都对法拉盛如今的面貌功不可没。 前纽约州众议员杨爱伦表示,1977年她到纽约时,华人主要集中在曼哈顿华埠,皇后区华人大多居住在艾姆赫斯特,法拉盛鲜有华人,当时看到中文会感觉特别亲切。“在我意识到可以通过参政提升华人话语权后,便参加了民选官员竞选,也以签名联署等方式,鼓舞华人提高参政意识。”她强调,华文媒体、法拉盛华商会、华人留学生毕业后留美工作、创业等,对促进法拉盛发展有重要作用。 纽约华人家长会创会会长、理事长朱宝玲表示,拥有地铁站及距离纽约两大机场不远等交通优势,是法拉盛能够很好发展的因素之一。2001年“九一一恐怖袭击”发生后,重创曼哈顿华埠餐饮业、房地产等,许多生意转移到法拉盛。随着华裔移民不断增加,法拉盛学区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,各方面都在发展。 |
GMT-5, 2024-11-14 11:46